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践行司法为民,助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“双提升”

发布时间:2018-07-20 16:06:12



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,新乡市牧野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全力破解执行难题,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,扎实推进“双提升”工作。

        审判引领紧抓主业

    “心苟至公,人将大同”。公正与效率是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。自牧野区法院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,通过走访辖区各乡村、社区、街道、企业等,倾听民声、展开调研,经多次研究,结合实际创新试行“网格化管理”工作模式,坚持“调解优先,调判结合”原则,大力推行诉前调解、繁简分流、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改革,妥善审理婚姻家庭、民间借贷、医疗卫生等涉民生案件。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,认真审理好金融借贷、强制清算与破产类案件,对企业生产经营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,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。2018年1至6月,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843件,审结1669件。

       守护民生执行亮剑

    “真没想到,我这钱能这么快要回来!”一位当事人收到执行款后,专程前来感谢执行干警。

    “本不固者末必几,行不信者名必耗”。执行工作是对人民群众所开“支票”的及时兑现,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法院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支撑。牧野区法院始终以破解执行难为目标,紧紧围绕全面落实“基本解决执行难”军令状,实行院长亲自抓、执行局长具体抓、全院各部门通力配合的执行工作机制,紧盯“实际执结率”和“实际到位率”两项指标,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,努力解决向群众“打白条”等关系民生的问题,“春雷行动”“夏季雷霆”“秋季风暴”等集中执行活动从未停歇,“年有打击季、季有打击月、月有打击周”在该院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,全体执行干警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

    “本来没有当回事,后来特别害怕上‘黑名单’,就赶紧把执行款交了。”这是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后所说的话。该院为“决胜执行难”,穷尽一切手段破解执行难题,通过加强与公安、税务、金融、工商、土地、房管等部门协调联动,对被执行人在高消费、招投标、政府采购等方面予以限制和惩戒,形成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联合惩治“老赖”的新格局。

    截至目前,该院共受理执行案件965件,执结895件,实际执结到位14522万余元。

     质效提升多措并举

    “以前知道官司不好打,但是遇到事了也没有办法,硬着头皮来法院打官司,没想到两天就全给解决了,法院真是公道啊!”在牧野区法院诉讼大厅,西牧村的老张握着调解员齐东海的手一个劲感谢。牧野区法院为化解基层群众矛盾,大力推进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。按照全市“诉调对接多元化解”工作部署,2017年该院筹资30余万元建成“诉调对接多元化解中心”,将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业调解有效整合为“一个平台”。在全区93个社区(村)建立调解组织,组成了由妇联和工会退休干部、退休法官、退休检察官、社区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275名专兼职调解员队伍,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“大调解格局”,积极推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。

    今年,该院又将保险业引入诉前调解范围,由市保险公司选派业务能力强、具备较强表达和调解能力的优秀人员进驻诉调对接多元化解中心,对涉及保险合同和交通事故的案件进行调解。

    截至目前,该院在诉前阶段共受理案件901件,经过调解结案308件,有203件诉前案件在积极调解中,390起案件因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程序,对化解基层群众矛盾、促进案件繁简分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

     铸造精品服务大局

    近年来,牧野区法院持续深入推进法律服务工作,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。落实“百名干部帮百企”常态服务机制,由首席服务员对分包的区重点企业开展贴身服务,畅通受理渠道,协调解决问题,为企业提供常态化高效服务,为积极破解企业转型升级瓶颈难题、促进辖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法律支撑。

    2018年以来,该院连续开展“扫黑除恶暨平安建设宣传活动”“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”“笃信守诚尚法弘德——新乡市决战决胜‘基本解决执行难’大会”等法治宣传活动9次,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,现场解答群众咨询400余人次,帮助人民群众提升法律意识和防范水平,为构建和谐社会、创建“平安牧野”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,受到辖区群众的交口称赞,被称为“家门口的法院”。

    长期以来,牧野区法院在市委、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,坚持司法为民,公正司法,未来将用最大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,不断为推进社会和谐稳定、加快平安法治社会建设作出贡献。

责任编辑:C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您是第 23614016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